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党群工作|科研工作|对外合作
站内搜索:
 
  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 
 导师介绍 
 招生简章 
 培养方案 
 资料下载 
 
  学科专业    
电子信息(0854)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概况
2020年09月24日     (阅读次数:)

一、专业概况

电子信息专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和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工程领域。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控制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从2000年开始招生,20年间先后为社会培养1000多名电子信息类硕士生。现有辽宁省专业学位硕士联合培养基地1个,其他校级联合培养基地10余个。

本专业类别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80余人,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23人、副教授25人、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同时具有校外导师80余人,均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并在学术领域内有突出表现。

专业教师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部专项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科技局等纵向科研课题数百项,多次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并获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具有影响力论文。

二、培养目标

面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学科点培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及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研究和解决电子技术及信息工程领域理论问题的能力,了解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设计、实验调试等基本技能;

(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三、培养方向

(一)仪器仪表工程

本方向涉及与仪器仪表相关的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质量控制、计量测试、技术改造等领域,其发展趋势包括新型传感器及信息获取与分析、过程控制系统、装备及集成、微系统测量控制仪器仪表及制造、新型计量测试仪器及计量基准等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无损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检测与图像识别、过程层析成像技术、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医用磁学检测技术、康复机器人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等。

(二)信息与通信工程

本方向利用信息理论、通信理论、传输与交换理论及信号处理理论研究信号检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与应用、通信与网络系统的设计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数字图像处理、基于图像的生物特征识别、机器人视觉伺服、非高斯非线性信号处理、系统辨识、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应用等。

(三)控制工程

本方向在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工业数据建模、智能传感和实时检测、智能控制技术、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故障诊断与挖掘方面主要针对工业过程、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所涉及的信息采集、感知、认知、建模、优化、控制、决策、执行等问题,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相应的方法、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及开发,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四)计算机技术

本方向研究包括医疗大数据、医疗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技术;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计算机系统的仿真及优化;机器学习理论、方法及其在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基于视觉和图像处理的人脸表情识别、步态识别、视频检索、图像篡改检测等;新颖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手势交互、触摸交互、移动式计算等领域的科研探索与技术应用;机器人环境感知和建模,移动机器人导航和行为学习,多机器人协作等。

(五)软件工程

本方向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研究运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软件系统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包括:图形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涉及多媒体技术与图形图像处理、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其软件系统开发等;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系统,涉及数据库与知识工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大数据与分布式软件技术、软件项目管理等;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智能设备与软件系统,涉及云计算与网络存储、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电子商务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开发等。

(六)电子工程

本方向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相关产品及部件的设计、生产和制造。研究内容包含了从元器件开发到系统级电路设计以及产品的封装与测试的整个流程。系统地对信号的采集、传输、转换与存储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先进固态集成存储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片上系统技术、AI芯片与智能传感系统、微机电系统、新型电子材料、器件与工艺、光伏和功率芯片技术等。

四、培养方式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重点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学习有关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学科前沿的前提下,培养其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开展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教育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积极参与制定学生个人培养计划,统筹安排学生科研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教育研究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引导研究生自觉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积极提供就业帮助,切实履行学生日常管理责任。

(三)导师团队应建立完善的梯队结构,发挥集体培养方式的优势,使学生充分进行学术交流,有效实现研究方向的交叉与融合,参与较重大团队科研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完善知识结构和综合科研能力。

(四)鼓励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联合培养的模式,可实行双导师制。

五、学制与学分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含休学)。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取得24~26学分,其中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12~14学分。

六、学位论文与授予学位基本要求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关于学位论文开题、撰写、答辩以及授位标准等具体要求按照《沈阳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管理规定(工程类)》执行。

(二)授予学位基本要求

硕士研究生须完成培养方案课程学习,取得规定的学分,实践环节考核合格;达到学位论文基本要求;通过本人提出答辩申请、资格审查、预答辩、学位论文评阅、正式答辩前材料审查等环节后,才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经由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关闭窗口
沈阳工业大学 |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 软件产业校企联盟 | 解放号 | 奖学金设置

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辽西路111号

电话:024-25695596  邮编:110870